腹腔感染胰腺术后外科常见并发症诊治及
2017-8-10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责编丨那颜
来源丨中华外科杂志2017年5月第55卷第5期
声明:本转载仅做学术传播,不作为商业使用,如涉及侵权,请联系。
点击“阅读原文”可下载全文
腹腔感染
胰腺术后腹腔感染和脓肿通常由胰瘘、胆瘘所致,发生率为4%~16%。与术后其他外科并发症相比,腹腔感染和脓肿通常会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并导致病死率升高。
(一)腹腔感染的定义与诊断
手术3d后患者出现畏寒、高热、腹胀、肠麻痹等,并持续24h以上,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伴或不伴低蛋白血症和贫血,同时影像学图像可见腹腔内液体积聚,可以基本诊断为腹腔感染,穿刺抽出液为脓性或液体中检出细菌可以确定诊断。感染局限且形成包裹,在影像学图像中可见边缘清晰、含或不含气体的积液灶,则为脓肿。CT和超声检查有助于定位诊断。
(二)风险评估
胰腺术后腹腔感染多属于复杂性腹腔感染,其严重程度主要根据患者的年龄、生理状况和疾病情况进行综合评估。预后因素主要包括[17?19]:初始干预滞后(>24h);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10分;脓毒症或感染性休克;高龄;合并严重的基础疾病;营养状况差;恶性肿瘤;弥漫性腹膜炎;感染源无法控制;耐药致病菌感染。存在两项及以上预后因素的患者,应列为危重[20],容易出现治疗失败和死亡。腹腔感染如进展至脓毒症,建议参照脓毒症相关指南进行治疗。应对腹腔感染患者的引流液、感染组织或血液进行细菌培养,建议多次采样送检,排除污染菌,确定可能的致病菌谱,并进行药物敏感试验以指导抗菌治疗[20]。
(三)微生物学评估
应对腹腔感染患者的引流液、感染组织或血液进行细菌培养,建议多次采样送检,排除污染菌,确定可能的致病菌谱,并进行药物敏感试验以指导抗菌治疗[20]。
(四)外科治疗
1腹腔感染确诊的24h内,尽快启用外科手段干预。针对不同感染源,采取不同的治疗策略进行干预,推荐首选采用超声或CT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20?21]。
2对于严重的消化道瘘、吻合口瘘合并弥漫性腹腔感染、脓肿穿刺引流效果不佳或保守治疗无效者,应根据患者情况采取开腹手术外引流或造瘘治疗。
3对于腹腔感染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器官功能不全、合并其他预后因素的患者,应争取以最小创伤的操作控制感染,并加强抗菌和液体支持治疗,待患者情况稳定后再进行外科手术[22]。
(五)非手术治疗
1腹腔感染确诊1h内即应开始抗菌治疗,并根据当地的细菌流行病学资料,推荐使用广谱抗菌药作为初始的经验性治疗[18]。
2对于感染源已控制且经验抗感染治疗满意的低危患者,可以不用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更改抗生素。
3对于感染持续、继续加重或复发者,除了重视控制感染源外,可考虑提高抗菌药物级别或联合用药;并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调整敏感抗菌药物继续抗感染治疗。
4根据患者的体温、白细胞计数、降钙素原[23]、C反应蛋白、胃肠道功能等指标动态监测抗感染治疗效果,并判断何时停用抗菌药物。
5感染确诊后,应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纠正低蛋白血症,纠正贫血,加强营养支持,确保生命体征平稳。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