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黎明,勇于担当,重症医学人一直在路上
2019-1-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用“尝尽人生百态,饮尽悲欢离合”来形容我们重症医学的人来说可能再合适不过了。又是一个不眠的夜班,静静的夜坐在摆满仪器的病房和身边滴答滴答的报警。刚来的大姨似乎脱离了危险,那位姐姐也撤掉了呼吸机。40床的大爷瞪着眼睛望着窗外的世界,似乎要说等病好了要和老伴逛逛正月十五的花灯。
“谁知道我们该去向何处,谁知道生命已变为何物”,每个生命都为这个世界燃尽点点星火,而躺在病榻上的他没有熄灭这点光芒。“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不会放弃”,妻子在他最危险的时候坚定的告诉我。一个普通的家庭,一位辛劳的母亲,愿意用一切守护儿子的父亲,自己的丈夫。而当他真的睁开眼睛,开口说话的时候,眼泪从一位伟大的妻子流入了丈夫的心里。30天的坚守,30天的陪伴,他真的站了起来。他就是38岁的叶某。
38岁的他正是当打之年,与妻子和儿子共同经营着他们温暖的家。但是在今年1月4号,一个不幸的噩耗悄然而至;“白血病”,这个令世人闻之色变的恶魔,笼罩着这个普普通通的家庭。三天后,他踏上了化疗之路。但事与愿违,一个疗程后他便出现严重的骨髓抑制,粒细胞、红细胞及血小板均处于极低的水平。随之而来患者出现了继发性肺部感染,感染性休克,于年1月11日转到了重症医学科。面对这样一个无一丝免疫能力的严重感染患者,重症医学科的医护人员进行了一系列的缜密的医疗及细致入微的护理工作,积极抗休克、补充各种血液成分、刺激骨髓造血、全面控制感染、免疫增强等治疗措施。面对持续40℃的高热,我们想尽一切降温的措施:外用冰毯及冰帽、静脉输注冰盐水以及清热降温的中药治疗;面对高流量吸氧难以维持的呼吸窘迫以及仅有正常人1/20数量的血小板,我们冒着气道出血的风险进行了气管插管及机械通气;面对持续2周的“零计数”的粒细胞,我们没有放弃而是坚定信念······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就在两周后的清晨,太阳依然从东方缓缓升起,ICU的一天依然在忙碌中启程。但是他让我们看到了惊喜,看到了希望。“白细胞和血小板往回走啦!往回走啦!”,所有的医护人员都兴奋不已,14天的坚守终于看到了雨后春笋的枝丫。是的,那个坚强的当家之主真的死而复生。慢慢的他醒了,当他真的说出第一句话的时候,他的爱人已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流出了激动的泪水。他真的战胜了病魔,战胜了自己,而对于我们也放下了那颗沉重的心。一家人又幸福的拥抱在一起,感受人世间最真挚的美好与幸福。
俗话说,“三分医疗、七分护理”。在这样一个没有免疫能力的重症患者治疗过程中,我们的护理团队更是充分发挥了她们高超的护理水平及认真的护理态度。她们严格遵守保护性隔离,减少不必要人员的进入,做好手卫生。加强气道管理,翻身叩背排痰,对患者的尿管、中心静脉导管密切监测,做好换药和护理。每日做指诊监测可能出现的肛周脓肿,做好皮肤护理避免褥疮,真正做到了各种ICU获得性感染的“零发生率”。由于患者严重的免疫缺陷,使得患者口周出现非常严重的脓疱及继发破溃出血,让人触目惊心。两位护士长带领护理团队集思广益、采取多种措施进行精细的护理,最终使得患者口周感染控制,溃疡愈合。真正体现了“细节决定成败”的精神!在患者脱离生命危险,重获新生之后,全体医护人员共同为他点燃了新生命的蜡烛,每一位医护人员都发自内心的笑了,我们做到了死亡线上的拯救,我们不愧于“白衣天使”的称号!
左图:患者口周出现非常严重的脓疱及继发破溃出血;
右图:患者周身出血点
医护人员一起给他过生日
年2月14日,就在西方情人节的那天,妻子陪着叶林走出了重症医学科的大门,向“崭新”的人生再次迈出了坚强的一步。从此,我们重症医学人也在年“一起”手拉手、肩并肩走向重症医学的明天。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走在自己的心路上,陪伴人生中最爱的人。真心希望每个人家庭和睦美满,有情眷属终成,健康陪伴左右,感知心灵美好。而我们重症医学人也一直在守护的路上走着、走着、走着······
感谢你和我患难与共。感谢天,我的心有你能懂。感谢在泪光中,我们还能拥有笑容。虽然在此刻,我们必须暂时互道珍重。为重症儿女再将双手舞动,我会知道你在那个角落。看人生匆匆,愿我们同享光荣,愿我们的梦永不落空······
走在道路上的重症医学人
中国医院重症医学科
年2月15日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