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解读美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年
2021-10-1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KEYPOINT
1.手术保护膜(护皮膜)应用无益于预防SSI;
2.术中抗生素灌洗并不能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外科技术仍然是影响切口感染的关键因素;
3.推荐围手术期维持正常体温的下限为35.5℃。在围手术期应保持深部体温≥36℃。
预防外科手术部位感染(SSI)一直是外科技术的重要部分。我们这篇文章回顾一下年版《外科部位感染预防指南》这部经典外科指南。(该指南被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世界卫生组织、美国外科感染协会同时推荐,全文更新刊登于近期的外科顶级杂志JAMASurgery杂志上)。
这部指南主要针对手术的14个核心领域,根据最全、最广泛、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给出了证据级别和推荐等级,最终得出了42条指南建议,这其中包括广泛应用的手术皮肤准备、无菌手术贴膜及预防应用抗生素等。较为全面地反映了预防手术切口感染最权威的观点,有助于临床一线医生对手术感染的观念改进,故将指南的重要观点作相关解读。
一、术前沐浴可以不使用抗菌剂
研究表明,术前使用杀菌剂沐浴可减少皮肤上细菌数量。但是,2项随机对照试验对使用含40%氯己定产品沐浴是否可以降低SSI风险并未得出明确的结论。指南推荐在在术前当晚,患者应进行全身沐浴,沐浴成分是否含有消毒液对术后感染没有影响。
二、手术部位皮肤消毒液以酒精为主
年美国医疗保健流行病学学会(SHEA)和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发布的SSI的预防指南更新的内容中强调术前使用的消毒液中应包含酒精。本指南通过对近年文献的总结,提出应用含有酒精的消毒剂术前消毒的重要性,聚维酮碘-酒精、氯己定-酒精可能是目前最佳选择。
三、手术保护膜(护皮膜)应用无益于预防SSI
通常认为使用切口保护膜,在保证贴合程度紧密前提下,皮肤微生物引起的伤口污染就不会发生。但已有充分证据显示使用无抗菌成分的切口保护贴膜增加SSI风险,即便使用含抗菌成分的贴膜,对预防SSI也并无作用。
四、术中抗生素灌洗并不能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外科技术仍然是影响切口感染的关键因素
该指南不推荐进行额外的皮肤抗感染预处理,抗生素灌洗不能降低术后感染率,如果要冲洗伤口,建议应用含有碘伏的冲洗液。外科技术仍然是影响切口感染的关键,手术切口中电刀的使用,应该尽可能减少组织损伤。另外,缝合消除潜在的死腔,也可以有效防止污染区域的伤口感染。
五、抗菌缝线、以及术后抗菌敷料的使用
既往1篇对7项随机临床试验进行的Meta分析显示,是否使用抗菌缝线对SSI的发生率及切口裂开率均无显著影响,故并不推荐常规使用抗菌缝线,抗菌缝线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指南中同时指出术后抗菌敷料并不降低SSI的发生,故不推荐使用。
六、全身或局部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指南指出额外的肠道(术前灌肠)准备并不能降低术后感染发生。在清洁和清洁-污染手术时,关腹后不需要给予额外的抗生素,即使有引流的情况下也不需要。此外术中追加使用抗生素能够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缺乏循证证据证明,故不推荐。
七、输血与SSI发生危险之间没有必然联系
尚无科学证据显示减少对手术患者进行输血与减少切口或器官(组织)SSI发生危险之间有任何关联。因此更新指南提出,在外科患者,不要把停用必要的血液制品作为预防SSI的一种方法。
八、术中术后应该保持血糖水平稳定的重要性
血糖水平增高是导致手术部位感染的一个危险因素,且独立于糖尿病这个危险因素。指南明确了围手术期血糖控制的具体水平(11.1mmol/L),同时强调不应过分控制血糖,否则有发生低血糖的危险,会增加不良转归的发生率。
九、闭合切口后持续吸氧预防SSI
近年有研究表明,腹腔镜手术中,患者皮下氧分压显著低于开放手术,而切口感染率也较高。最新的建议是,对于肺功能正常的患者,如进行全麻气管插管。在手术中和拔管后立即予以较高流量的氧气。闭合切口后应持续吸氧至少2h。
十、在围手术期注意保持深部体温水平预防SSI
大量研究证实,低体温损害了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和免疫机制,使得切口感染率升高。在预防切口感染方面,体温过高可能比正常体温更有益。以往指南已经
主要引?:
1.KeelyBK,SridharR,NodzoSR.CentersforDiseaseControlandPreventionGuidelinesforPreventionofSurgicalSiteInfections:ReviewandRelevant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