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析腹泻腹腔积液和嗜酸性粒细胞增
2017-1-4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问题:41岁男性,脐周绞痛及右下腹痛1月。伴随每日大便4-9次,为软便至水样便。入院前24-36小时,患者曾出现恶心、呕吐。否认发热、皮疹、关节痛、口腔溃疡、眼部症状及吞咽困难。2周来体重减轻15磅。患者否认近期旅行史或抗生素使用史。目前因胃食管反流服用奥美拉唑,因高脂血症服用阿托伐他汀。
查体:体温正常,右下象限及脐周肌紧张。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11.4×/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58%,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23.7%(正常<7%),嗜酸性粒细胞计数2.7×/ml(正常<0.7)。过去9年中反复出现以上情况,生化全项正常。粪便病原学检查阴性。
其他辅助检查:CT示小肠末端肠壁增厚,尤其是黏膜层,周围包裹脂肪和少量腹水(图A)。肠镜见凸出的回盲瓣(图B)和回肠末段水肿伴少许散在溃疡(图C),余未见异常。十二指肠镜见食管内环形及褶皱,疑似嗜酸性粒细胞性食管炎(图D)。病理活检示回肠末段(图E)和回盲瓣固有层内嗜酸性粒细胞数目显著增加,且食管上皮内嗜酸性粒细胞数增加至>65个/高倍视野。结肠随机部位活检示散在嗜酸性粒细胞增加,但胃及十二指肠活检均正常。进一步检查除外食物过敏、恶性肿瘤、HIV感染、感染性肠炎、腹腔疾病、血管炎、C1酯酶缺乏和其它自身免疫性疾病。骨髓活检未见骨髓增殖现象,但显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答案: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
患者被诊断为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hypereosinophilicsyndrome,HES)可累及骨髓,并引起消化道损伤。内镜下可见小肠溃疡,CT见腹腔积液提示浆膜腔受累。经布地奈德治疗数天后,患者腹痛、腹泻可缓解,2周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下降(白细胞计数9.1×/L,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7.6%,0.7×/ml)。
在除外其它常见疾病,如炎症性肠病、恶性肿瘤、血管炎、感染性肠炎、腹腔疾病和血管性水肿后,可拟诊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和HES。虽然很多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患者符合HES,但主要区别是HES患者会累及其它器官,如心脏、肺、肝、骨髓和脑。
HES好发于20-50岁人群。利用SEER数据库,估计HES人群中发病率为0.36-6.3/,。嗜酸性粒细胞主要侵犯和累及皮肤、肺及胃肠道。严重和危及生命的并发症较少见,主要侵犯心脏和脑。
一项由Ogbogu等发表的回顾性研究发现,14%的患者有消化道受累表现,最常见的部位是胃和十二指肠,但奇怪的是,我们的病例中,这些部位并未受累。因此,为避免误诊,应对消化道其它部位做活检。这个病例由于胃和十二指肠未受嗜酸性粒细胞累及,较为少见,也说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可在终末器官损伤前很多年即出现。
李晨翻译郝建宇审校
首都医科医院
北京什么医院看白癜风最好北京治白癜风要花多少钱